阅读历史 |

第214节(3 / 5)

加入书签

之事的,他随手将那书信递给胡利道:“你也看看这信吧!”

胡利稍一犹疑,看了看罗仁琼的脸色,还是伸手接过书信,细看起来,随着他阅读的过程,脸上恬淡自若的神情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佩,还没有读完,胡利不由得抬起头来叹道:“吕帅胸中竟有如此格局,难道他竟然志在天下不成?”

罗仁琼点了点头叹道:“某家跟随吕帅多年,虽然早就知道他并非常人,想不到他居然有如此格局,定然非人下之人。”

原来在写给罗仁琼的心中,吕方透露了完成了“度田料民”之后的部分下一步举措,他首先将随自己一同夺取了两浙的核心武力,也就是那六坊兵和亲军由过去的兵农合一的半职业兵变为彻底的职业军人;然后将一部分那些已经跟随吕方一同攻破杭州,忠诚经历了考验的湖州义从豪族由湖州迁徙到那些不稳的州县的要害所在,同时将这些不稳州县中的豪强迁出本土,以加强对各州县的控制;其三让各州刺史将州中强宗豪右,刚勇有力之徒举荐上来,将其编练为州郡兵的骨干军官,平时农耕,战时以为义从,扩大了兵源。这一切与吕方先前推行的“度田料民”政策显然是一个系列的,首先通过“度田料民”增强财力和人力资源,同时剥夺地方豪强与中央政府的对抗资本,然后用这些财力和人力资源来加强现有的基本武力,使之完全职业化,能够有更高的动员率;再通过掺沙子加强对各州的控制能力,最后给予本土豪强仕进的机会,在增强军力的同时,防止那些豪强因为无有机会而投靠其他势力。这一系列政策明显不是一个只想守土安民的人所会采用的,如果能够有效的执行下去,其效果一定是十分惊人的,毕竟在古代中国,一个王朝的军政实力往往是由政府能够控制的编户的多少决定的,绝大部分税收和军役的承担者都是他们,而拥有大量财富和权力的高门大户往往都有办法逃避税收和兵役,所以如果一个王朝能够尽可能的平均分配土地和财富,限制高门大户的数量和财富,那这个王朝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拥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战胜与之实力相仿佛,甚至远远胜过他的敌国。而吕方这个政策执行下去的结果,就是编户齐民来当常备军,豪强和他的依附民来当州郡兵,在短时间内,整个社会的精华都会投入到军队中,这样一个社会,扩张是他唯一的出路,制定这样一个政策的人,肯定不会以一个镇海军节度使为满足的。

为王前驱 田册

田册

在杭州镇海节度府后面,本有一个大的水塘,附近的百姓都唤作余塘,余塘当中有一小块陆地,约莫有半亩大小,与陆地用一座小桥相连,本来只有一处亭子,早就荒废了,可最近却建起了一起院落,那座孤岛与陆地相连的小桥旁甲士林立,便是偶尔有进出的书吏也都要一个个契合符节,戒备十分森严,有路经塘边的婢仆都下意识的加快了脚步,仿佛多看上一眼此地便会惹来什么祸患一般。

上得岛来,就会发现这院落与府内的其他建筑不同,竟然没有用上一块木头,全是由砖石建设而成,连窗户都是用铁条制成,院落两侧是两排房屋,房门也是完全用铁制成,在房门的上方挂着铭牌,分别写着两浙各州的名称,只有当中的大堂中放着几张木椅,这可能是这院子内部唯一的木制品了。

“很好,此地干系重大,且不可留下一点易于着火之物,所有要查阅或者誊写书册之人都必须在堂屋去外面工作,且不可在库房内点燃火烛。”从左厢那间挂着“杭州”铭牌的房间里传出一阵人声,随即沉重的铁门被推开了,第一个从里面走出来的是个紫袍男子,正是镇海军节度使吕方。

紧跟着吕方走出来的却是掌管两浙金谷的节度府推官骆知祥,他点头应答道:“主公说的是,我马上就吩咐下去,将屋内的木制书橱全部换成铁制或者石头的。”

吕方满意的点了点头,提醒道:“那些存放书册的地方须得小心照看,切不可被虫鼠啃食了!江南天气鄙湿,还要防止潮气霉烂,屋内须得准备生石灰。”

“为以防万一,还是在其他地方再建一个库房,将书册誊抄一份,万一有一份损坏了,也有补救的机会!”

“不错,要做一个备份!”作为一个穿越者,吕方对部属这个提议很满意,禁不住用了一个前世常用的术语。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进得堂屋中,只见宽阔的堂屋中摆放着数十张几案,在每张几案前都有一名到两名书吏忙碌着,不时有人将他们几案上誊抄好的文稿呈送到几位官长那里,那些官长在仔细检查完那些文稿,确定无误之后,便将其装订成册,放到最当中的几案上,如今正是八月的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候,众人个个忙得汗透重衣,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歇息。吕方走到那个当中的几案前,随手拿起一本书册,只见封面写着一行遒劲的柳体字“浙江西道杭州临安县吴兴里”,吕方打开名册,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名,却是看不太懂,不由得回头看了骆知祥一眼。

骆知祥赶紧上前解释道:“主公,本朝开国之时,承战乱之余,户口凋零,百姓疲敝,却能平定突厥,薛延陀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