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二章县主爵位(2 / 3)

加入书签

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杨家兄弟平白得了爵位,自此鸡犬升天。

喻台这才后知后觉。

以往一些细枝末节犹如扑面蛛网,令人生寒。

东宫送来的红茶,尚为太子的今上往女眷所在院落那惊鸿一瞥,他佳节不请自来扶摇院。

甚至是身为近臣家小弟的同窗那没有缘由的恭维。

这一切的一切都叫喻台汗如雨下。

他的心突突着,若不是他死咬牙关,怕是要从嗓子眼里冒出来。

平云不受影响,语调平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嘉盛十五年探花,故成安知府之长女梁氏,肃邕成性,柔婉成容……可封县主。主者施行。”

县主为六品,又无封号,即领食禄。

宝知听着,愈发沉稳,俯身行大礼道:“臣女梁氏谢主隆恩。”

她双手高举,正欲从平云手中接过圣旨,却被不动声色地牵制。

宝知一抬头,对上平云的笑眼,只是笑意浮于表面,带着疏远的恭维:“恭喜县主,陛下还特嘱咐咱家,请县主入宫谢旨。”

不等宝知反应,他往门口一站,就见隐匿在暗处的马车哒哒靠近。

喻台也听见了,不安地拽住宝知的裙角。

弟弟还是个孩子,他不知道怎么办。

宝知安抚地拍拍他的肩头,平云又道:“陛下看重县主,早已安排了伺候的人,县主只管上车便是。”

这架势何其恐怖,似是硬生生将宝知送入宫中一般,她连同丫鬟们说句小话也不得。

只得同弟弟道:“姐姐去去就回,厨房热着杏仁粥,别忘了喝。”

即便驶离伽络门,仍能听见梁府门口冲天的鞭炮声。

一路上她不禁思索,景光帝这道圣旨到底是为什么?

要梁家的家财?

他已经得了梁皇后的嫁妆,便是真如此,也不该是给爵位。

要收拢喻台?

可喻台不过是个未弱冠的书生。

做样子补偿忠臣之后?

行吧。她终于找到勉强能圆过来的原因。

邵闻璟很忙,即便现下已近晚膳,却见紫宸殿口往外叁叁两两的朝臣。

此外,不时有太监捧着奏折文书进内进出。

宝知坐在殿外,也不饮茶水,只做做样子将唇贴一贴杯壁。

不过须臾,就见景光帝身边另一近侍见桥从祥云罩里转出。

“县主大喜。”

宝知起身回礼:“多谢掌印。”

“陛下这厢稍得空,县主请。”

宝知亦步亦趋,垂着头,不去看满架的文书,一入内便跪下道:“臣女梁氏问陛下安。”

她今日未着鹅黄,想来是避讳今上,只着件青金石长袖礼袍,这样稳重的颜色,不像姑娘家,反而似是初次担任宗妇的新娘。

邵闻璟心里突然一痛,低声道:“起来吧,赐座。”

宝知只肯坐一小段,像个木讷的傻子,邵闻璟问话才肯说一句,旁的都憋在心里。

她太防备了。邵闻璟心中轻叹。

循序渐进,徐徐图之,不能逼太紧。他在心中告诉自己。

“你可还记得我们一道在文州时遇到那中山狼案?”

宝知如临大敌似的,起身回话:“臣女不敢。”

左一句不敢,右一句不知,听得邵闻璟心底翻腾起阵阵烦躁。

她把自己躲得这般远,连同他粘上一丝联系都不肯。

纵使邵闻璟想诱惑她,细水长流地培养些暧昧气氛也不成。

可他忍住了。

他心中无奈道:能叫当今天子包容的女子,除开她也没有旁人了。

景光帝耐着性子,只叫她坐下:“那富户之女嫁给城西秀才郎,不想却是个恶人,可父母病逝无人做主,底下弟弟妹妹又小,若不是那时你同朕恰好经过,救了她的丫鬟,这事自然无人知晓。”

宝知敷衍道:“陛下大善!心系百姓,实乃我大盛子民之福祉。”

邵闻璟看穿了她的心思,进一步挑开话头:“梁大人梁夫人早逝,便是南安侯府有时也鞭长莫及,若你们姐弟二人有爵位傍身,或多或少不叫人轻贱了去。”

他又道:“这几日,朕封爵赐封号的旨意下达众多,混杂其中,也不过引人注目。”

这般善解人意,叫宝知不住讶异地抬头看向案几背后的男人。

他莫不是被夺舍了吧?

直面圣上为不敬,她回过神来即刻低头,喏喏应下,嘴里翻来覆去便都是那几句漂亮话。

只是低头速度太快,错过了男人眼中少有的缱绻。

那般不加掩饰。

他不可避免地用男人看心爱女人的目光来审视宝知。

觉得她太劳累了,身型都消瘦,若是在宫中便是叫太医院好好给她进补;又觉得她的首饰不够精巧,要尚服局去搜集现下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