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5 / 5)
不对,记忆!如果我不是杨晓风,那为什么会有她的记忆?
徐江伦眸光暗沉:“这也正是我好奇的,一个根本就不是她的人,却在举手投足间有着她的影子。还有那指你是她的讯息从何而来?我倒要看看,你像她究竟到什么地步,把杨晓风直接摆于你面前,能否引动什么情绪。事实上,当你解开雨霖铃之谜,在她正式进入你视线时,我看到你一脸陌生的表情是失望的。有那么一度以为你就只是单纯像她而已,可广平之行,你变得更像她,连凝眉沉思的神色,看人的眼神都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就知道,你拥有了一部分她的记忆。”
我的一点再细微的变化所衍生出后面代表的涵义,在他这样深谙心理学术面前,几乎是无所遁形。而只要认真回想,就可发现那些关于杨晓风的情节,并没有疼痛的记忆,连灼烧感都体味不出来。专家说,人对疼痛的记忆可延长达几十年。通常我们对三四岁时的经历是没有印象的,可疼痛可以让你在那一瞬记忆深刻,所以假如我真的亲身经历了那场火灾,势必会对那灼烧的痛感印象加深。
我开始矛盾,一面觉得徐江伦的话不可信,他那么擅长攻克人的心理,极可能这时是在对我下心理暗示,来否决我是杨晓风;一面又从蛛丝马迹里在推敲自己不是杨晓风的可能性有多大,因为我的记忆并不完整,一些关键处的都记不起来,儿时童年的记忆也没有。
假如说夏竹的记忆是模糊的,那么杨晓风的记忆就是缺失的,它就像是一块怎么补都补不齐的墙。刻意的填充式填进了脑中,势必会有漏缺。就像关于警校的讯息,脑中有,也清晰,甚至关于那位引我进卧底这条路的领导,他什么样子,如何死,都记得,却对于相关指令毫无印象;就像在秦南师大学犯罪心理学,经历的事大的轮廓都在,细节却模糊。
心中就如绽开了的疑云,每一条论证都在偏向性地往徐江伦的指引靠拢。即使理智在告诉我不要全信他,可没法控制思维的运转,更控不住心底浮生出那一念:
假如我不是杨晓风,也不是夏竹,那我是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