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 / 4)
心养病么?”
俞云双嘀咕道:“你这一养病,连我的事情也不关心了。”
卓印清原本想笑,心中明白俞云双的脸皮薄,若是这个时候笑了,她定然会恼。捂着唇以低咳掩饰住笑意,卓印清道:“你直接说给我听也是一样的。”
俞云双却推了他一把站起身来:“不与你说了,反正明日你也能收到隐阁的消息。”
卓印清匆忙拉住了她的手,哄她道:“你的事情我又怎么会不挂心。你通过新任的礼部尚书罗晖,暗中变更了卜算结果,使中书令窦仁之女代替了季正元的嫡女成为帝后之位的最终人选,这招棋走得确实妙。”
大宁以武立国,国风开放,对于男女婚嫁其实并不怎么干涉,这也是当初俞云双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下嫁三次而无人指责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帝后之位非同寻常,尤其此番要立的还是新帝的元后。大宁素来立嫡不立庶,在后位上诞下的龙嗣,只要没什么大错,便是铁板钉钉的太子,未来帝位的继承人,自然需要谨慎对之。是以当礼部尚书罗晖在早朝上呈上奏疏,言卜算兆示原后位的人选季尚书嫡女命盘与中宫之位并不符合时,满朝寂静,竟然没有一个人有胆量站出来反对。
季正元联名百官将俞云宸扶上皇位时,就等着就再将自己的嫡女嫁与俞云宸为后,从而亲上加亲。却没想到他处心积虑谋划了这么久的事情,竟然因为“天意”二字落到了他人手中。
“其实我将季正元的嫡女剔除出局的时候,曾犹豫过是否再一次干涉后位的人选。”俞云双重新坐回到了卓印清的身边,说到了正事,神情便严肃了不少,“但是转念想了想,一来卜算一事太过讨巧,做得太刻意反而会招人怀疑,二来除了第二顺位的窦仁,朝堂上似乎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确实如此。”卓印清赞同道,“帝后这个位置若是落到了其他派别的手中,季派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而窦仁与季正元互为盟友,是季派的中坚力量,是以这个结果季派可以接受,季正元却未必。当初先帝驾崩时,窦仁才官拜吏部尚书,正因为跟随着季正元,才坐到了中书令这个位置。如今窦仁沾着季正元的光踩到了他头顶,季正元却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吞,以他的脾性,只怕已经在心里狠狠记了一笔。只要季正元的女儿还要入宫,季派内部的矛盾,不需要人点火,迟早会有爆发的一天。”
☆、
今上的大婚的日子最终定在了来年的杏月,只是窦家女还未嫁入内庭,卓印清口中所说的“迟早”便已经现出征兆来。
窦仁与季正元两人起先对于彼此甚是礼让,在朝堂之上虽然偶尔会为些小事起争执,但在大事上还是同仇敌忾,直到一日季正元在早朝上呈了一封奏疏,两人自此开始争锋相对了起来。
说来此事还是源于今上大婚一事,当时礼部尚书罗晖已经将拟定的良辰吉日与大婚的所有安排上奏与俞云宸,满朝皆无异议。季正元却突然站了出来,言如今边关战事焦灼,正是辎重紧缺之时,此次帝王大婚理应从简,与此同时,还列举了宁史上许多帝王因为战事而主动削减吃穿用度的例子。
季正元说地义正言辞,字里行间尽是自己为家国天下的忧虑,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此番的举动是为了打压窦仁的气焰,从而巩固自己在季派中的地位。
他这个做法得罪的并不只是窦仁一人,就连俞云宸在听到他的奏疏之时,都不自禁地皱了皱眉头。
季正元所举的例子在宁史之中的确屡见不鲜,但却与帝王婚事关联不大。毕竟能在帝位上大婚的都是少年天子,自宁朝开国以来年少未到大婚之龄即位的帝王除了今上俞云宸,便是当年的献帝俞显。献帝周岁即位,由睿景太后苏珺摄政至其一十五岁大婚后归政于帝,开始了自己的亲政之路。
大婚对于少年帝王来讲意义非同寻常,是以排场铺张一些并不为过。虽然俞云宸自即位起便亲自把持朝政,但是朝中大小事务还是由以季正元为首的季派来决断。此番大婚虽不足以改变什么,可季正元针对此事递上了这么一份折子,即便没有别的意思,以俞云宸多疑的性格,也能被他琢磨出一些其他的出来。
窦仁以今上册立元后应当重视为由反驳季正元的谏议,两人在朝堂上各执一词,互不不退让。争执到了最后,俞云宸盛怒,在下旨将纳彩礼与大征礼各减五成之后,也不等朝堂上众人反应过来便拂袖离去。
此事成为了季派内部争斗的一个开端,自此之后窦仁从季派中脱离,开始自立派别。
俞云宸对整件事情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一方是扶植自己登上皇位,之后又处处干涉朝政的亲舅舅,而另一方是自己皇后的生父,与自己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的国丈大人,这两人剑拔弩张的明争暗斗,他谁也不偏谁也不倚,有时甚至会在两人斗得白热化的时候采纳以姚永泰罗晖为首的中立派别的意见,打破了原来朝堂上季派一家独大的局面。
季正元专权已久,左右朝中文官言论,甚至连俞云宸的圣旨都敢驳回,早就触犯了他的底线。如今窦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