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449节(2 / 3)
了。
他又问道:“那没有具装骑兵吗?”
在他看来,这技术已经不成问题了。如果是那样的话,还真的可以打造一些具装骑兵。
俞大猷直接摇头说道:“具装骑兵根本用不着。”
实际上,具装骑兵的确是好,但你也要分跟谁打仗。
首先是和蒙古人打仗,这东西就没什么用。人家轻骑兵速度快,围着你绕圈,你都追不上人家,具装骑兵只能让人家封死,跑又跑不了,追又追不上,全都是刀把子。等到你马力不足、逃不了的时候,就是被人家全歼的命。
何况那种东西太重了,很容易增加后勤的负担。运输起来太麻烦,根本就没有什么必要。比起那个情况的话,还不如多带点进攻型的武器,比如火箭炮。
别人不知道,俞大猷现在就最喜欢火箭炮。虽然那个东西打起来没有炮打的那么准,就只能扔出去炸到哪里算哪里,偏差非常高。
可是这个火箭炮也有好处,量大覆盖。对于俞大猷来说,这绝对是破密集阵型最好的东西。
对付骑兵,只要没有密集的阵型冲阵,那骑兵算什么?
会被步兵当成靶子来打。
没有大队的骑兵,什么都不是。
如果他们敢用几千上万人的骑兵冲阵,那就一轮火箭炮过去,全把他们打散。那么大的面积,根本就不用考虑精度,打到哪都算。
听了俞大猷的解释之后,吴兑大概也明白了。
这些盔甲其实并不是用来做什么防御的,只是给官兵心里一种安慰:我们有盔甲保护着自己。
实际上,以新军的作战方式很难用到盔甲。
只不过现在当兵的,你要不给他发一身盔甲的话,他总觉得自己的防护率不够,这会影响士气。
等到以后他们习惯了,盔甲逐渐就会被淘汰了。毕竟每次打仗都用不上,而且穿着还很重,他们就会逐渐缩减这些东西,到最后基本就习惯淘汰,就不要了。
在这种事上,朱翊钧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毕竟盔甲是很花钱的,而且花费还很高,他也不想打到这些东西。
花费那么多钱,造点别的不好吗?
大炮、火枪、火箭炮,哪个不行?
大概了解了一下俞大猷的装备之后,吴兑的脸上就露出了古怪的神情。
这样的部队居然派过来一万人?
吴兑觉得这一次朝廷实在是有一些小题大做了。蒙古即便来个几万人也不是俞大猷的对手。
再加上宣府驻扎的军队,这一仗可以打一个歼灭战。
吴兑看向俞大猷的目光有些火热。
咱们好好的研究一下吧,看看这一次什么搞一波大的?
俞大猷只能面露苦笑,迟疑了片刻说道:“大人,京城那边原本是不想给我们一万人的,是陛下体恤我们两个老家伙。”
“要知道,西北不太平,随时准备打仗,辽东也要准备打仗,京城的压力很大,粮草也很吃紧。”说到这里,俞大猷苦笑着摇头,没有再往下说了。
首战即决战
闻言,吴兑就明白俞大猷是什么意思了。
显然这一万人不是俞大猷他们能带过来的,而是皇帝给他们的。这里面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如果这一万人马是俞大猷他们带过来的,那就证明这一万人是他们能带过来打仗的。
反之,如果是皇帝给他们的,那可就不一定了。显然是皇帝怕俞大猷他们擅自做主带着五千人去打仗,所以才给了一万人。
这一万人马除了让俞大猷他们打仗以外,还让他们用来自保的。
想到这里,吴兑的脸上就露出了苦笑。
看来自己想差了,不过也能明白皇帝现在的为难之处。
老将军想要打仗,你不让他打还不行,你让他逞强也不行。人到了边关之后,很多事皇帝在京城说的就不算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可不是说说的。
这要是有机会能全歼一万蒙古鞑子的骑兵,俞大猷他们肯定干。到了那个时候,这里的战斗就不由他们做做了,也就更由不得京城的皇帝做主了。
吴兑看了一眼俞大猷,脸上的神情有些好笑。
显然俞大猷已经领悟了皇帝的想法,所以才会说出刚刚的那些话。
不过在吴兑看来,俞大猷显然没有领悟到更深的层次。如果他能领悟到更深的形式,他就会明白,如果皇帝真的不想让他们打一仗的话,就不会让他们来。
这一万人马的确是派来保护他们安全的,也未尝不是来和鞑子打仗的。
说实话,皇帝现在的心思就是,他也想打,可后勤有些撑不住,但是放过鞑子还不甘心。所以皇帝就采用了这种办法,看看你们能不能打。
如果你们真的打了,那就捏鼻子认了。如果你们不打的话,那也没有什么办法。
想到这里,吴兑笑着说道:“那就按照你们事先的安排办吧。如果有战机的话,咱们再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