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各西东(一)(1 / 1)

加入书签

“你真不去?好不容易才有机会出宫一趟呢。”

卤簿吹奏出的清乐飘进了窗棂,而坐在榻上往外眺望的姜晞听到了脑海中另一个自己的声音。

她惊讶了一下:“你终于睡醒了?”

“嗯,既然没人希望我出现,就索性在里头多睡会儿。”

“什么……?我没有啊。”

姜晞一头雾水,但那边却没回答,只又问她:“他们都走了,连姜晚和那个赵淑仪都跟着出去了,你为什么和他吵架也要留下来呀,一个人待在宫里多没意思。”

“哼哼,去方平山更没意思,想见的人见不着,不想见的人成堆的多。而且,谁说我们只能待在宫里。”

小呆子毕竟年纪还小,听得她这么一说什么心思也忘了,只急切地问:“诶?我就知道你有别的办法!快和我说,我们可以去哪里玩?”

“你猜。”

方平山脚下有一池名为灵泉池,据传其发源泉眼为仙人坐化之地,故而其水清漾,饮之甘甜,与池边交错林木自成一道风景,为姜太后所钟爱,遂起役夫两万围池建宫,名曰临泉行宫。

太后每季都会带着亲侍近臣来此小住几日,而当今圣上性至孝,自愿随伴祖母左右。

夜宴上,姬衍摇晃着手里的酒盏扫视下首群臣,不知为何这几日心情分外烦躁,瞧见那姬启又在攀附亲贵政要,明知他性情就是这般也想叫人把这老东西拖出去。

他闭了闭眼,耳朵里又塞进来旁边的太后与近臣王秀的说笑声,微侧头看去,太后眼角深深的褶皱昭示着她的愉悦。

王秀面对着他这边,马上就发现了他的视线,面容稍肃,太后也看了过来。

姜太后所宠幸的男人大多不仅仅只有外形健美,他们要么有勇如王秀,敢于虎爪下救护主上,要么有谋如李彦可议立新制。且她御人有方,这些人在太后生前,只对她一人忠心耿耿。

姜太后如今不仅不避人,还每年大肆封赏这些宠臣一次,隐隐向外头昭示这样的好男儿只要愿意入她帷幄,得她认可,必保其青云直上。

“皇儿,我每次忆及中山王于虎爪之下执戟戍卫我们娘俩,就觉得对此等英勇护主之人怎么封赏都不足够。”

姬衍认真听着,还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之意:“皇祖母说得是,中山王可谓对儿有救命之恩,儿也总是感念。”

这种恩不恩的话皇帝说得,可王秀自己却认不得,闻言急忙站起:“秀只尽人臣本分,不敢居功。”

姬衍摆摆手让他坐下去,心道,王秀在救驾后已破格提迁尚书令,封中山王,再加镇国大将军号,这满朝文武都找不出两个封衔比他更高的臣子了,再封,难道直接给他做都督中外诸军事,加九锡么。

太后似笑非笑地看着两人,道:“中山王同我说,他已受皇恩太过,不敢再领什么封爵官职,只是手下有一属官,文采出众一心想为大周效力,他不忍人才埋没,故而来举荐。”

姬衍顿住,思索了好一会儿终于想起了王秀举荐之人是谁。

他不动声色,只继续点头:“若真是有才思报国之人,孙儿觉得确实不该埋没。既是中山王举荐,那便令其为中山王傅,加邑百户,与中山王共襄皇业。”

姬衍的知情识趣出乎姜太后的意料,连名字都不问说封就封了。她笑着点头:“皇帝既已有计较,那便听你的。只是除此之外,我还听得中山王道此人家中有一女年方二八,才貌双全,他感慕天恩,欲使女入宫为奴婢侍奉皇帝与太后。”

他不做声,太后又道:“我想着如今你后宫寥落,像这趟姜二娘不来,就剩姜叁和赵氏,连那临春馆都住不满。往观历代先帝,谁似你十七了膝下仍无一子?此人出身荥阳郑氏,虽是小支,但也算家门清贵,其女为奴婢自是谦辞,为皇妃才是当得的。”

果然。

前世王秀举荐郑文睿时他根本不在场,他女儿也是太后直接接进后宫又给了个嫔位,封完了他才知道的,更别说和太后有什么对话。

姬衍眼睫垂下,他敏锐意识到自己或许要细细思量这前世与今生的差异,以防在更大的事情上被所谓的记忆误导。

其实纳个妃而已,不过是宫里多养个人,只要背后的目的达到了,皇帝喜不喜欢她她得不得宠这些都不是外人该关心的事情,包括姜太后。只是小皇帝对她十分顺从,封谁官盖什么章都很干脆,这种小事儿却不吱声了,让她有些起了心思。

“皇儿?”

“是,祖母。婚姻大事父母之命,您做主即可,方才孙儿有些不胜酒力,现想回天地承明更衣。”

姬衍起身行礼,姜太后的目的达到了也没必要再多说,露出慈爱的笑容:“那你先回去歇着吧,我还有些事要同中山王商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