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节(3 / 3)

加入书签

,滴水不漏,麾下又有强兵能将,非众人所能对付。”

“我等商议了数日,无有破敌之策。我念及舜王正在此地,便提议众兄弟,何必来投了舜王,大家合兵一处,活劈了这厮,以解大伙心头之恨!”

“洪!承!畴!”张顺一字一顿的念道。蓦地他想起了前世一副对联来: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他虽然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但是大汉奸洪承畴的名声还是听过的。

“他率有多少兵马?”抛去此人人品不谈,终归是史书留名之人,张顺也不敢小觑了此人。

“那洪承畴原本亲自率领两万余人,死死尾随义军不去。其余官兵,则四处围追堵截,依我估计,怕不是有十万人马。”“活曹操”闻言便连忙夸大敌人兵力,以抬高众人的身价。

“那洪承畴用兵颇为老练,如今已经知晓陈奇瑜败亡之事,想必定然会汇集大军,再出潼关来战。想必到时候,即便没有十万人马,怕也不下七八万。”

“此时诸位若是做不得兄弟齐心,我恐怕义军败亡亦在不远矣,而洛阳理当首当其冲!”

张顺听了“活曹操”这番话,不由皱了皱眉头。有些情报他早已知晓,而有些情报对他来说却是头次听说。

上次张顺击败并斩杀陈奇瑜,属实侥幸。若非自己心血来潮,非要一意孤行,突袭刚刚在卢氏露面的京营,恐怕自己早已经死无葬身之地了。

如今这洪承畴虽然不知道他本事如何,“活曹操”亦多有夸大之辞,但是终究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自己不可不慎!

再度合营

当义军齐聚洛阳城的时候,洪承畴并非像其他义军想象的那样踌躇满志,准备率领秦军精锐,随时突袭到洛阳城下。

那战死的新任河南总督陈奇瑜和当前五省总督洪承畴本是同僚,两人从政轨迹也颇为相似。二人皆是以围剿农民军起家,又先后担任延绥巡抚一职并战功赫赫而声名大噪。

本来洪承畴先,陈奇瑜后。谁料想后来在原三边总督洪承畴全力对付西进的察哈尔部林丹汗之际。陈奇瑜竟然弯道超车,一跃成为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的封疆大吏,全权负责围剿流窜在这五省的农民军。

只是可惜这厮本事不济,围剿不力。以致他五省总督之职尚未坐稳,便捅出来篓子,反倒让原本的三边总督洪承畴捡了漏子。

可是,洪承畴万万没有想到,两人地位刚刚再度颠倒个个,这厮新任了河南总督之职。结果他前脚刚出潼关,后脚就兵败身死了。

幸灾乐祸之余,新任五省总督洪承畴亦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类似的履历和类似的能力,别人先一步权力到达顶点之人却迅速兵败身死,洪承畴难免不会思考思考自己下一步会怎么样!

陈奇瑜的能力洪承畴是知道的,虽然比不上自己,也是知兵善任之人。他以多打少,以接近对方四倍的兵力,却被打的如此惨败,哪怕他麾下是四万头猪,义军也不能抓的那么快啊?

鉴于此事,若是洪承畴对张顺没有半分忌惮,那是不可能的。

原本义军逃出五省包围网以后,洪承畴是准备亲率大军尾随其后,紧追不舍,以免“闯王”、“闯将”、“活曹操”和“八大王”等人有了喘息之时。如今,他却不得不慎重了。

毕竟潼关以东,正是舜王占据的洛阳城。若是不能准备完全,一旦有失,自己怕不是落得一个陈奇瑜的凄惨下场。

五省总督洪承畴的想法和兵部尚书张凤翼不约而同,两人对付张顺的法子,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借机将义军消灭在洛阳城内。

正好此时崇祯的旨意也到了,洪承畴便借机一边命人驻守潼关防止义军西进;一边召集原本驻扎在其他地区围堵“闯王”等义军的官兵,准备择日东出。

洪承畴那边如临大敌一般,义军这边自然也不会小觑洪承畴。

张顺得了官兵将要东出潼关的消息之后,思索了片刻,便对“闯王”、“闯将”、“活曹操”和“八大王”说道:“我还是那句话,义军分则势孤,合则力强。”

“诸位远道而来,我理当尽一下地主之谊。若是诸位若是肯与我同心协力,对付洪承畴等部官兵,张某更是感激不尽。”

“但是,咱们先小人,后君子。我丑话说先在前头,若是诸位愿意与我合营。第一不能坏了我的规矩,违逆了我的法令。若是有人祸害洛阳附近百姓,休怪我军法无情!”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