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4章 说亲(1 / 2)

加入书签

秦含真眨了眨眼:“咦?你们没发现吗?虽然大姑妈和卢家两位表兄弟没有明说,但我觉得线索很明显了。”

牛氏嗔道:“哪儿明显了呀?虽说你姑妈和两个表兄弟上京后来过家里两三回了,但也就是跟我说过一会儿话罢了。你姑妈在我这儿聊的都是家常琐事,肯而初明初亮两兄弟几乎都在外书房跟你祖父在一块儿,我能知道他们说过什么呀?但我记得你姑妈没提过正在给儿子说亲,你祖父也没跟我提起,初明有提过这种事儿呀?!”

秦含真笑道:“那应该是没有的,不过有很多线索表明,卢家就是在忙活这件事。”

秦幼珍提前带长子卢初明回京,连许氏那边的压力都顾不上了,那肯定是有什么必须到京城来的理由。许氏生病的消息,秦幼珍还是进京后才听说的。她提前派两个儿子到许氏跟前请安,自己却不先露面,估计就是让儿子们先行试探呢。

她拿要替直隶布政使孙大人捎生辰礼物给弟弟为由,解释他们母子提前上京的原因,许氏是信了,但在秦含真看来,这理由未免太过牵强。孙大人既是高官,又是世家出身,还跟王府有亲,他要给弟弟送生日礼物,还用得着托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随便打发几个下人,就能办好了,速度肯定比卢家母子代劳更快一些。既然秦幼珍提过,要带着儿子亲自上门去贺寿加送礼,那么孙大人的这份嘱托,看起来更象是一份介绍信,介绍秦幼珍与卢初明母子给弟弟认识。

然而,秦幼珍是妇人,卢初明虽是青年才俊,但已经有举人功名,也没打算进国子监读书——卢普还差一级才能争取到一个荫监名额的福利,而这个福利多半是要留给小儿子卢初亮享用的——他们有什么需要认识孙大人的弟弟呢?若仅仅是为了请教功课,秦柏与寿山伯都是上好的请教对象,卢初明不一定非要求到国子监祭酒头上。

而即使真需要求到后者头上,也犯不着从直隶布政使孙大人处求一份介绍信。因为秦柏很早以前就说过,这位孙祭酒的恩师,乃是他少年时代的好友之一,对方如今也还在人世,就住在京里,秦柏几乎每个月都有与对方会面的时候。由秦柏做这个介绍人,比求孙大人要方便多了,秦柏只需要在赴友人聚会的时候,把几个晚辈带在身边就可以了。这是常有的事儿。他的所有朋友都乐意指点其他朋友带来的晚辈。秦柏与这几个老朋友,已经形成了一个低调却颇有名声的文人圈子,是京中极受赞誉的士林雅集。

秦柏得知卢初明要拜访这位孙祭酒之后,就给了他一张自己的名帖,让他拿着去敲孙家的门,绝对不会被拒之门外,甚至还愿意带他去认识另外几位同样有学问的大家。因为在秦柏看来,这位孙祭酒学问虽好,但主修的是《论语》,卢初明当初给自己选的却是主修《尚书》,方向不大匹配,即使可以指点,终究不如专修《尚书》的名师教得好。但卢初明却是婉拒了,他是明明白白要去拜访孙祭酒的,不是为了求教功课。认识其他老师的事儿,可以等到他见过孙祭酒后,看后者的意思如何,再做决定。

秦柏当时还有些讷闷,曾经在孙女儿秦含真面前嘀咕过:“难不为是为了孙祭酒的兄长与卢姑爷的私交么?否则怎么会象是认定了这位老师似的?”

秦含真当时就猜出了几分。事实上,她与休宁王妃也算是熟人了,知道对方娘家是书香名门,有个侄儿做了国子监祭酒,恩师还是她祖父的老朋友。而这位孙祭酒,是有女儿的,眼下正值二八妙龄。

前几个月京中名门闺秀忙着给自己找婆家时,休宁王妃就曾吐嘈过自己娘家的几个侄媳妇们,说她们也开始无事忙了。皇家分明没有选高官女为东宫妃嫔的意愿,侄媳妇们却打算草草地发嫁侄孙女儿们,实在太过糟蹋人。为此,休宁王妃看不过眼了,特地从宗室里挑了两个品行正派又比较有出息的晚辈,牵线搭桥,把两个侄孙女儿嫁了过去。只剩下一位父亲是国子监祭酒的姑娘,因为父辈比较有见识,不慌不忙,尚待字闺中。如今跟卢初明的说法一对,不就对上了?

秦幼珍在许氏面前说起直隶布政使孙大人有二子一女,女儿只有七岁,可没提人家有没有侄女儿呀!在这个年代,亲侄女跟亲闺女的差别,其实也不算大了。如果孙大人瞧着卢初明顺眼,打算介绍给兄弟做女婿候选,让他上京给兄弟贺寿,不就是合情合理的事了吗?

当秦含真推测出这个结论之后,还试探性地当着卢初明与卢初亮的面去问秦幼珍,是否需要她设法从休宁王妃身边的嬷嬷或侍女口中,探听到孙祭酒与其夫人、儿女们的喜好?那样送礼的时候,秦幼珍母子可以有的放矢,也能更容易取得孙祭酒及其家人的好感。

当时秦幼珍非常积极地向她探问,并表达了这方面的意愿,还说一定会给秦含真重谢,而卢初明则是直接红了脸。在三房众人面前,他们母子大概连警惕心都下降了许多,就这么直白地表现出了真实的想法。而秦含真,也因此确定自己有八成以上的可能是猜对了。

国子监祭酒虽然只是从四品的官职,但清贵无比,在士林之中更享有盛名。更别说孙家亦是书香世宦名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