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2 / 3)
前方。”
没错,他总是走在别人前面。
任羽也道:“我能理解为什么说劳民伤财,役民们苦不堪言了,在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作业,确实艰辛悲苦,想来修筑这长城,填进去了无数的血和泪,还有许许多多的生命。”
“这样浩瀚的工程,是必然了。”孟亦彬颔首,光是看着就非同凡响,何况是实施的时候。
“但一样利国利民的政策或者是东西出来的时候,总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役民们是苦难,他们恨他,厌恶他,受惠的人,则喜欢他,为之欣喜。”
妄言悱接过话:“这件事本身就是两面性,无可厚非,功在千秋。”
他其实还想说一句利在当代,只是就像是叶寒霜和孟学长所言,那些役民不会觉得是利,包括很多很多人,恐怕都会因此十分憎恨惧怕秦始皇。
修筑长城是一件很艰苦且持久的事情,肯定会需要源源不断的补充人手。
人手哪里来,肯定是各地征召。
谁都害怕被选上,要是谁被选上了,估计都能感觉天塌了。
所以后来各种民乱,也不难理解。
毕竟不看其他,光是这,就足以让很多人心慌。
凤皇他们也听到了,暗暗点头,是这个理。
秦始皇此举,不同的人来看,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他们终究都只是旁观者。
他们觉得值得,可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又该如何?
他们难道不冤枉不悲惨吗?
可说不值得,那后世惠及了那么多人,又该怎么说?
这个答案他们不是给不出,相反,要是问,他们能直接答这都是无上功绩啊。
不过是,多方感慨罢了。
李世民他们也没有说什么,不论是大汉还是唐朝,他们都没有着重去修建这个东西。
看不到其的好处?
倒也不是,觉得够用也没有太大必要吧。
但他们得承认,长城确实有很大作用。
叶寒霜继续说:“在始皇陛下之后,便是明朝时期,大肆修建过长城,这万里长城,可以说聚集了无数代人的心血,也见证了朝代更迭和战火纷飞。在万年前的十九世纪华夏就公布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
能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足可见世界对其的瞩目。
古人的智慧,真的卓绝。
那样的高山,他们建造出了那样不凡的长城,没有现代化的任何设备,全靠人力手工,光是想,都觉得那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
可是做成了。
那些修筑长城的人,多么伟大。
到他来这之前,他都还听到消息说,长城还有传承,就是曾经修筑长城的人的后代,一代代的都在进行修筑工作。
每年他们都会定期检修维护,要是需要修补,依旧是人力背着砖石上去。
长城很多路段人力通行依旧困难,更别说是用车运输和其他工具了。
真的很伟大。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默默的做着乏味又辛苦的工作,不停止的奉献。
令人敬佩。
“我始皇陛下也太厉害了吧。”
“又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啊,这个名字,光是听着都好让人自豪。”
“没错,他能成为千古一帝,真的是有原因的。”
叶寒霜赞同的点头:“就像是另外一个惠泽后世的大工程,开凿灵渠,这一点,大家可能感受没有那么深,但我想,大家一定能够明白。”
叶寒霜按了下屏幕,万里长城的画面变成了两条宽阔的河流,中间却隔着很远的距离。
“当年,秦始皇为了把岭南地区,也就是一个较为远的地区纳入版图,且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下令修建灵渠,让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江河流域链接在一起。2”
“岭南那边一直种植艰难,缺水,因为这条灵渠的开通,使得那边的困局得解,大大的提高了百姓的粮食产量,也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是为后世创造了进一步开发这个地区的道路。”
“可以说,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即便具有巨大的争议,都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是当时身在局中的人,看不到的。
在场的人却是一时间难以理解长江珠江岭南什么的,但他们都看过不少历史了,对于万年前的古时地图有一些浅薄的了解。
再加上他们可以换算,把那个时候的地方换成他们现在认识的地方。
一下子就能体会这其中的厉害之处。
这不亚于让一个‘干旱’的地方,出现雨水滋润,让其能够自然发展,解决了彻底的‘干旱’啊。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厉害的人?
他真的让人清晰的认识到,他看到的世界不是眼前,是真正的远方,是穿越了时间跨越了空间的以后。
都说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