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汉天后 第149节(1 / 4)

加入书签

此时飘散的雪花忽然而至,在无风的午后轻飘飘的落下,落在陈娇皎白的裘皮上凝成晶莹雪粒,落在卫青银亮的轻铠上化作氤氲的水汽。

“下雪了。”陈娇抬起头,下颌扬起美丽的弧线,她凝视着空中飘下的雪,伸出手,让雪花在指尖绽放。

卫青不觉抬起头,仰望着雪中的陈娇,那一刻他从未觉得世上会有如此高贵清冷,宛若神明的女子。

“卫青,此去边关,望你实现夙愿,初战告捷。”陈娇垂下眼眸,掩起了方才那一抹轻灵的稚气,又变的端庄傲然。

她摆摆手,带着侍女从卫青身边走过,夹杂着雪花的冷冽的空气中留下龙脑香的味道。

“下臣还未恭喜娘娘,喜得麒麟双子。”卫青站起身,望着陈娇的背影说,他说完又轻轻的摇头笑了,似乎是对她未能听到的祝福感到可笑。

即使不说她也会幸福的吧。卫青从来真诚,他觉得皇后值得世上所有人仰慕,无关风月。

元光四年春,汉军利用聂一之计于马邑伏击匈奴单于,三十万大军调动最终还是令多疑的伊稚斜徘徊在武塞关前撤军,回撤的伊稚斜却忽然袭击雁门关,被早有准备的汉军击败,生性狡猾的伊稚斜从汉军的准备上看出披露,不敢再轻易的前往马邑,带兵撤回大漠。

一直监视雁门动向的大行令王恢不敢贸然出兵追捕(他只有三万人,匈奴有十万,虽然攻城不下但是野战力量过于悬殊),只能按兵不动派人通知太尉韩安国等其他各部前来增援。

在王恢等待的这段时间卫青的骑兵部队却用一并策略对匈奴垫后军队发起追击进攻,伊稚斜不敢在长城附近久留,见卫青追歼以为是汉军的诱病之计,后有埋伏,因此无心恋战,在组织有序的情况下且战且退。

此时王恢却依然持续观望不敢出兵,最后是接到王恢增援通告紧急赶到的公孙贺增援卫青,在卫青的指挥下两支部队斩杀匈奴千人,获得此次对凶作战的小规模胜利。

☆、 作战结果

大汉□□容忍了匈奴将近百年,如今汉军三十万出兵边塞亮剑雁门却只得到了这么一个算不上胜利的结果。三十万大军啊,却斩杀了不到一千匈奴,那曾经无比硬气的王恢,更是眼睁睁的看着匈奴大军在眼皮底下溜走!

百年雪耻的结果竟是一肚子窝囊气,这让积极备战充满期待的大汉天子如何能忍!

战报一出王恢不日就接到回京诏书,下狱问责。而他面对御史的责问则声言此举保住了三万汉军的性命。

其实王恢心中明白,就算他这一次抱住了三万汉军,也很难抱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因为天子刘彻派他北上本就是为了与匈奴作战血拼,不要说他身后还有韩安国率领的十几万大军作为后援,就算没有也要拼上一拼,更重要的是卫青已经在前线打起来了,他却还在观望!

大汉律法,从不留败军之将(实话,汉朝打了败仗将军就要死),但更不能留不战之将。

等待王恢的一纸诏书只有六个字:观望渎职,当斩。

按照汉朝律法,死罪可有三种方式:第一种用钱恕罪,第二种宫刑代死,第三种就是实实在在的死罪。

如果不是造反大罪或者上位者存心要某人必死,那么只要有钱,死罪都是可以免除的。王恢出身世家,又做了那么多年的九卿高官,银钱自然不是问题。他当然不想死,可是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怒天子,唯有打通渠道令天子近臣求情才有一条活路。

王恢找到的这个人就是馆陶大长公主。

馆陶大长公主收了王恢派人送来的千金,果然找了机会,在刘彻前往椒房殿探视陈娇和麒麟小皇子的时候向天子进言,为王恢说请。

“陛下,王恢主战,杀他便是便宜了匈奴,若杀他天下还有谁再敢说与匈奴作战之事?”大长公主提起雁门战事便小心的开口。

其他事都好说,但是这朝政,尤其是牵涉了战事的朝政,她也不敢在刘彻面前托大。

刘彻听到王恢的名字,带着明丽微笑的面庞瞬间暗了下去,他将怀中的刘麒交给陈娇冷冷道:“三十万声势浩大,气壮山河,朕给了王恢机会,可他却空手而回铩羽而归,朕若不杀他,谁来平天下的怨恨之心!”

刘彻的态度已经十分强硬明确:剑已出鞘,不见大血,此恨难休!

大长公主还想再为王恢说两句,却见陈娇抱着刘麒站在刘彻身后向她轻轻摇了摇头。

天子的答复很快就通过大长公主的人传到了王恢那里,身陷囹圄的王恢听说后长叹一声,苦笑道:“我明白了。”

第二日王恢自刎于狱中。

此时驻扎在雁门关一带的汉军还不知天子的决策,他们依然尽职尽责的履行着军人戍边的天职。

公孙贺驻军大营的其中一件普通营帐里,青袍长衣的张琳琅一边为陈君爱解着胳膊上带血的绷带一边摇头嗔怒道:“你真是不消停,说好只是来见识见识我才去央求公孙表舅偷偷摸摸的带你来雁门关,你,你还真敢往战场上跑啊!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