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镜湖生魄(1 / 2)
乐崖城西南六万里,有群山环绕之地,群山中有一汪大湖,因群山拱卫,平日无风无浪,水光潋滟,号称八百里天镜。一排精舍沿湖而建,朗朗书声不绝于耳。
此处,便是鼎鼎有名的镜湖书院。
大玄八大书院中,中京占六,余下其二,一为北境太平书院,一为南疆不退书院,并无镜湖书院的名号。但在读书人心目中,大玄疆域辽阔,儒门菁英无数,称得了上上书院何止八家。道门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儒门便有一百零八文华锦绣地。不过只是列出了其中八家,供俗人看个真切罢了,倒是正合君子中庸之道。
不过也有好事之人,搜集天下所有儒门书院的资料,最终整理出了九十九家上上书院,合称为“百隐书院”,其中既有德行散播于天下的大书院,也有深藏山川秀水之间的小书院。之所以不列满一百家,乃是有天下书院千千万,尚有遗珠在沧海之意。
而镜湖书院,便是“百隐书院”中榜上有名的一家。那赫赫有名的“照影”之术,便是出自镜湖学院之手。
这会儿,正是镜湖学院散学之时,三三两两的学子结伴返回各自的学舍,只是路过湖边时都不自觉放低了脚步声,似乎怕打扰到湖边的人。他们轻轻站定,对着湖边的人影轻轻施礼,然后便轻声走开,直到数十步外,才会重新开始交谈。
那湖边,蹲着一男一女两道人影。男子是个大约十七八岁的少年,虽然容貌清秀,却面容呆滞,时不时有口水流下,状若憨傻。那女子看上去四十岁左右,面色温柔,一双眼睛落在少年身上,手中握着一方锦帕,细心替少年擦拭着嘴角。
这少年人,名叫赵幽乔,取自《小雅·伐木》“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之意,其父赵天行,正是镜湖学院的大儒,而这位正在为他擦拭口水的女子,则是他的母亲,同样也是镜湖学宫的大儒:梁青玉。
远远望着这对母子,一些夫子也都微微摇头,若是没有那场意外,赵幽乔或许将是镜湖学宫近百年最优秀的学子。
三年前,年仅十四岁的赵幽乔突破成诗境,跨入夫子。按镜湖学院的规矩,夫子境后需外出游历,以人为镜,照自我得失。
然而这一支队伍却发生意外,撞上了一位正被人族通缉抓捕的妖族大圣。对方欲将他们作为人质,危急时刻,队伍中年纪最小的赵幽乔动用秘术“镜花水月”,护住了所有同窗,自己却被妖族大圣冲破了神魂,落成了这副憨傻的模样。
自此,一株尚未长成的圣人苗,便痴呆憨傻,不知冷,不知热,不知饱,亦不知饥,成日里或发呆、或憨笑、又或大闹不止,宛若心智有缺。
这三年里,赵天行和梁青玉用尽了所有方法,不求赵幽乔恢复如初,只求他如同一个正常人一般,但却只是一场奢望。
甚至镜湖学院院首亲自出面,请来了半圣,可对于赵幽乔的状况,却表示无能为力。
按那位半圣的说法,赵幽乔是神魂有缺,这缺一处并非消散,而是不知落入了何处,用凡俗的说法,就是“离魂”,无法可医。
……
梁青玉望着痴痴看向湖面的赵幽乔,柔声道:“乔儿,娘亲接着给你念书好不好?”
说着,梁青玉玉手一翻,手中多出了一卷书册。在这三年里,梁青玉无论自己和赵幽乔说什么,赵幽乔都会听不见,但是只要给赵幽乔诵读经典,他就会看向自己。
那认真聆听的表情,像极了襁褓中自己给他念诗的样子。
更让她欣喜的是半年前,中京出了一位叫做陈洛的才子,书写出了普通人也可诵读的雅文文章,而当梁青玉给赵幽乔读这些文章的时候,赵幽暮居然有表情了。
他会跟着书里的情节去哭、去笑、去生气,终于让梁青玉在赵幽乔身上看到了一丝生动。这个发现让他们夫妻大喜过望。
自此,她便每日在湖边为赵幽乔诵读陈洛写的故事,从《笑傲江湖》到《天龙八部》,从《小李飞刀》到《三国演义》,只有在这时候,她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有了一些人的情绪。
平湖水面上跃起一只尺长的大鲤,噗通一声又落回了湖水之中。
梁青玉正要开口诵读手中的《天龙八部》,突然一道青虹掠空而来,落在梁青玉身前,显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影,正是赵幽乔的父亲赵天行。
赵天星一脸惊喜,从怀中掏出两张薄薄的书页,递给梁青玉。
“娘子,梧侯写了新文章!是六千里妖鬼之术!”
“快,快给乔儿念一念。这是我从文昌阁处讨来的,满天下还未开始发行呢!”
“真的?”梁青玉大喜,他们夫妻早有过推演,陈洛的凡俗三千里可以让赵幽乔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那六千里的书籍或许对赵幽乔更有用!
“洗紫河车?”梁青玉粗略扫了一眼,虽然觉得这故事有些古怪,但是也没有多想,连忙开始念了起来。
“四川酆都县皂隶丁恺,持文书往夔州投递。过鬼门关,见前有石碑,上书“阴阳界”三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