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节(1 / 3)

加入书签

地方苛政

待弘晖离开后,康熙示意梁九功将折子送去直郡王府里。

三日后,胤褆和胤誐携一千精锐赶往扬州江都县,本以为扬州风光养人,谁知越走越发觉到不对。

“大哥,这个县的饥民为何如此之多。”胤誐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呐呐的开口问道。

“这便是咱们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整顿这个县的苛政。”胤褆抿了一口茶,老神自在的说道。

“整整顿苛政,这这不大好吧?”生来带有探测政治相关雷达的胤誐心中警铃大作,整顿苛政,这不是得皇阿玛和太子才能干的事情吗?

“君命不可违。”一锤定音,胤誐瞬间蔫吧了下来,内心泪流满面:皇阿玛您坑儿子!

一行人连夜赶路到了江都县,江都县县令甄海前来迎接。

待胤褆和胤誐稍作洗漱后,几人便在书房开始议事。

“甄大人,详细说说情况。”胤褆命人将江都县的地图摊开,又朝着甄海问道。

“回直郡王,叛乱的是一个村子,位置大概就在这里,那个村子是以种植果园为生的,村子里成年男子的数量众多。”甄海擦了擦额头的虚汗,恭恭敬敬的说道。

“本王听说你们几次派人镇压都没有成功?”胤褆抬高了音调,甄海臃肿的身体立马一抖。

“直郡王明察,直郡王明察啊!这个村子通往外界的出口极多,还与其他村子连通,我们实在是实在是堵不到人啊,而且他们极善用树枝布置陷阱,实在是防不胜防!”说罢便腾的一下跪在地上,胤誐听着那声音都替甄海觉得疼。

“行了,本王知道了。”胤褆并未过多追究前几次的失误,而是和身边的谋士和官员们商议起了平叛的方式,感受到被排挤的胤誐努了努嘴,“大哥,我出去走走。”

说罢便回到房间换了常服出了府门。

半个时辰后。

“大爷,听说咱们县有个村子叛乱了?”胤誐一手拿着一串糖葫芦,一手拿着一根麦芽糖,蹲在路边冲着卖糖葫芦的大爷挤眉弄眼的问道。

大爷往四周环视了一圈,凑到胤誐边上小心的提醒道:“以后可莫要在人多的场合里说这件事,要想说就回家关上门说。”

瞧着胤誐还没反应过来,大爷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这孩子怎么脑子不太灵光呢!

“是周家村,那个村子太苦了!县里就他们村是种果园的,当官的收他们村里的税都能收到七八成,多少人没有办法将妻子和闺女卖了换钱,如今这村里都没啥女人喽!”大爷边说边摇头。

“莫学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哟~”大爷哼了几句古摇,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几句吆喝生意。

胤誐听完后久久的呆在了街边,小孩子哄闹着来将他手中的糖葫芦和麦芽糖抢走,不知过了多久,胤誐使劲的抹了把脸,起身沿着街边走去。

长久性缺钱的胤誐今日难得的大方了一次,见到靠谱的百姓便拿出一块银子,然后向那人悄悄询问周家村的事情,越问胤誐的心越是沉重,直到胤誐将手伸进钱袋子里掏不出银子时,才失魂落魄的回到临时府邸。

“大哥”胤誐拦住往外走的胤褆,三言两句将自己今日调查得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而胤褆的神情却着实称不上惊讶,“十弟,我想你还没搞明白,无论这个村子里的人是为什么而叛乱,但只要他们选择了叛乱,便不会有好下场的。”

“他们是活不下去了才叛乱的。”胤誐高声辩解道。

“你以为皇阿玛不知道吗?为何还派了一千精锐跟着我们一起过来?你以为他们受了那么多苦你三言两句就能感化得了他们吗?”胤褆嗤笑道,“平息叛乱和处理这里的官员,是两回事,有先有后。”

说罢胤褆便直接离开了,留下胤誐反复的想不明白。

次日。

胤褆那边平叛的方案已经做了出来,正等着选好时机将周家村的叛贼一网打尽。

周围人都在紧张而有序的布置着,只有胤誐呆呆的坐在书房里一言不发。

明明是这里的官府将村民们逼成叛贼的,为何先惩治的不是官府,而是村民呢?

“爷,直郡王那边说之后几日恐有大雨,因此将行动时间定在了三天后。”听到太监的禀报后胤誐眼前一亮,“快给爷备纸笔。”

拿起笔时胤誐呆了片刻,俊脸上是难得一见的严肃和认真,一字一字的将近几日所见所闻写了下来,写完后珍而重之的折好,反复告诉贴身太监道:“以最快的速度送回京城,送到九哥手里。”

看着太监匆匆往外出的身影,胤誐抬头望了望乌云密布的天气,希望能够来得及。

这封信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便送到了胤禟的手里,听送信的下人说一路上跑死了三匹马。

胤禟接到信的时候正在归堂院里与完颜蕴涵说话,还打趣道:“十弟定是写信来炫耀自己在京外有多风光了。”

说罢打开信一看,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只留下一句“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