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大势所趋(2 / 2)
据元代的经验,漕粮海运不必专由官府,可招揽民间商行承运,只要准许其回程运输私货,商家必然趋之若鹜。这样朝廷不承担风险和运输成本,商人获得南北货运之利,则可官民两便,纾困解难。
林润的奏章很快在朝野,引起了强烈反响。如果说他‘河海并举’的方案还算稳健,那么‘海运民营’的提议就过于大胆了。
马上有人蹦出来反对,说林润是被烧昏了头。漕粮事关朝廷安危,怎么能托付给商人?到时候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不过户部尚书马森,却对林润的提议很感兴趣。
要问漕运断绝后,大明朝谁最着急。可能除了漕运衙门的人,就数他马部堂了。
因为他自家人知自家事。太仓目前存粮超过六百万石,两月以来也只不过耗去七十万石,貌似还可以维持一年半。
但事实上,要是断了漕粮北上,最晚年底就要出乱子。原因很简单,虽然太仓的存粮可以对上账,但真要拿出来用的话,却会露马脚——因为通州十三仓的存粮中,大半都是陈粮。
稍有常识就知道,陈粮超过三年就不能吃了,但太仓的那些陈粮,好多已经存放超过十年,甚至几十年,根本就是管仓的官吏用来填仓充数的!
马森上任后,已经尽力替换掉经年日久的陈粮。但这是陈年积弊了,一代代户部尚书都没办法,他在两三年时间又如何能解决得了?
要是敢把那些放了十几的陈粮发给九边将士,恐怕军队立马就会哗变。那时候,朝廷八成要学曹操,借他马部堂的脑袋来安定军心了。
所以马森都快急死了。可他偏偏还得整天昧着良心,对京城百姓和九边将士说什么,太仓存粮足够两年之用,一切尽在掌握,无需惊慌失措之类。
将来要是东窗事发,这可都他娘的是罪证啊!
对慌成狗的马部堂来说,什么都是瞎扯淡,赶紧把江南的粮食源源不断运进京城才是正办。只要新粮够用,陈粮就永远是压仓库的,自然不会露馅。
所以他对海运的态度是最积极。
但马森都混到高官国家干部了,焉能不知大明官场的效率,已经低到何等令人发指的程度?这要是让朝廷来组织海运,恐怕研究研究就到秋后,准备准备就得明年,不到山穷水尽,军队哗变,是不可能起运的。
马部堂等不起啊,他不想露馅就得赶紧让海运成行。所以打一开始,他就十分关注江南集团的海运行动。
林润的奏疏正好给了他籍口,可以‘理所当然’的约目前有能力海运的商家……好吧,就是江南集团……的负责人。好吧,就是赵昊……到户部衙门会晤一次,询问由江南集团承办海运的可行性。
此次面谈中,赵公子明确表示,江南集团素来忠君爱国,值此国难之际,愿尽所能为朝廷分忧。
为此,江南集团愿意以承包运输的形式,完成漕粮海运任务——即朝廷在太仓刘家港送出多少漕粮给集团,集团就在天津大沽口交付多少粮食给朝廷,保证一粒不少。任何漂没损耗,都由江南集团承担,与朝廷无关!
为了证明集团不是空口无凭,他们甚至可以预先向户部,缴纳白银一百万两作为保证金。如果江南不能按时足额交付漕粮,户部可以直接从保证金扣除。
而朝廷只需要支付所运漕粮总数的两成作为运费。并授予江南集团海运贸易之权,准其贩运南北货物,以弥补海运中产生的亏损即可!
赵昊还承诺,江南集团愿意在漕运受阻期间,承担一年不低于两百万石的漕粮。待到漕运恢复,可以按照朝廷的要求逐步降低运量,只要不低于一年十万石即可。
对于赵公子拿出来的这套方案,马森感到万分满意。他能不满意吗?赵昊开出的条件,绝对优厚到出人意料,让他都不好意思了!
ps重来的感觉太痛苦了,整整一天满脑子都是我是谁,我在干嘛?到了晚上才找回写作的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