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节(1 / 4)

加入书签

反正谢家不差钱。在风景好点的地方买房子,顺便建起一座好园子,还能在京城权贵圈里赢得美名呢。曹氏自诩是个风雅多才的淑女,乐得让自己的美名更响亮些。

谢璞也不在意,反正曹氏是不可能离开京城繁华之所,陪他到外地上任的。只要不是太出格,花点钱让她在京城安安分分地待着,顺道替他安抚脾气不好的老母亲,和乐而不为呢?

只是当时种种自认为周全的考量,如今都成了一场空。至少谢家这一群老弱妇孺,在寒风凛凛中瑟瑟发抖时,绝不会认为谢家宅子选址是个什么好地方了。

谢老太太还骂曹氏:“若不是她自作主张,听我的把家安在金陵城中最繁华的所在,如今我们又怎会举目无依,连个能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没人敢反驳她什么。曹氏如今在所有人心目中都是反派。宛琴倒是知道实情,可现在替曹氏说好话又有什么意义?所以她也闭了嘴。

谢慕林看到谢老太太还要继续骂下去,心里有些不耐烦了。他们这一家子身处困境,是骂几句就能解决问题的吗?周围倒不是没有人烟,问题是官兵上门抄家,附近的邻居基本都知道情况了,谁都没理会他们的意思,他们又怎么可能上门求助?

近邻指望不上,只得打别的主意了。

谢慕林趁着谢老太太要歇口气时,直接插言道:“天眼看就要黑了,夜里风大,二哥四弟病得这样重,我们还是赶紧想办法,找个地方住下吧。我不认得路,不知道附近可有客栈?我们身上还有点值钱的首饰,应该能支撑一段时间。不过,如果有相熟的亲友家能投宿,就更好了。我们家可有这会子愿意伸手帮忙的亲朋好友?”

谢老太太眉头一皱,又不吭声了。

她与娘家人早就翻脸了,对夫家更是避之唯恐不及。至于朋友,她平日里乐于借着曹家姻亲的名头,与达官贵人家的老封君、老夫人们结交,也乐于找一些地位较低的官家老太太们来奉承讨好自己,喝茶打牌听戏吃宴聊天,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了。这样的朋友怎么可能靠得住?没有了曹家撑腰,她们不落井下石就算好的了。

谢慕林见谢老太太表情,便知道她帮不上忙了。这老太太,在记忆里就没对二房干过什么好事,成日里没个好脸色。如今遇到难题了,也只知道骂骂咧咧,妨碍其他人商量正事。要不是对方年纪大,又是谢映真的亲祖母,谢慕林还真想怼一怼。

她索性问文氏:“母亲可知道?”又问谢徽之,“三弟经常出门,想必对附近的情况更了解一些?”

谢徽之没想到她会问到自己头上来,顿时一喜。他因是庶出,生母又不是良家出身,被祖母轻视惯了。遇上这种大事,他就知道轮不到自己插嘴。没想到平日里少有往来的二房姐姐谢映真会对自己另眼相看,他立刻就回答:“这一带是清静些,但往北走,太平桥文昌桥那一片,就热闹多了。若不然,过珍珠桥往南边去,一枝园、如意里,都是人烟繁华之地,也有可以住人的……”

他忽然顿住,想起他所知道的几个可以留人住宿的地方,可能都有些不太……正经,还有暗娼出没。从前他跟着公子哥儿们去见见世面也就罢了,一群女眷带着病人,怎么可能往那里走?

于是他便改了口:“不过那种地方,只怕价钱不便宜,那地儿也远着呢。我们年轻小辈腿脚好,倒是无妨,老太太怎么走得动?”

谢慕林只是指望他能认认路,听了这话也没怎么失望,只去看文氏。

谢璞在京城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朋友,估计在家里也就只有文氏清楚了。

文氏犹豫了一下,低声对谢老太太说:“老爷有一位同窗好友温大人,如今在户部任郎中。他家就住在杨将军巷,过了如意里就是了,算是离得最近的……”

谢老太太的脸色却沉了下来:“是老家那边的同窗,还是宋家的故交?”

文氏一顿:“老太太,如今这样的境况……实在顾不得这许多了。温大人人在朝中,兴许还能帮着打听一下老爷的消息。”没有了曹家那边的消息来源,他们一群老弱妇孺,如何与牢中的谢璞联系上?温绪友知根知底,人脉又广,定能帮上他们的忙。

但谢老太太似乎不太情愿:“老三方才也说了,那地方离得远呢。我年老体弱,哪里走得动?”

谢慕林忍不住要冷笑了,上前一步说话:“走路是远了些,我们还有病人呢。三弟既然熟悉道路,不如我们先把身上值钱的东西拿点出来,让他想办法去典当,雇两辆车?有车坐着,就不用老太太走路了。”看这回谢老太太还能想出什么借口来!

谢老太太这回真没话可说了,谢徽之则十分积极地表示:“没问题!我知道太平街就有车行!”

谢老太太支支唔唔:“就怕天色太晚,没处典当东西去……”

就算典当不了东西,车行的人难道跟钱有仇,明知道首饰值钱也不肯收吗?

谢慕林差点儿就要翻白眼了,却忽然听得有人远远唤了一声:“可是谢家二太太?小的是李四平,特来给二太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