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6)(2 / 3)
身影向后看,看到他身后不远处站着个双手环胸,斜斜倚在石栏旁的黑衣男子。
一个清秋朗月,白璧无瑕;一个枕星照雪,意气风发。
虽然看不清相貌,但浑身上下的气度总不会出错。
见白衣男子选好了花灯,老妇人收好了碎银,将红线牢牢地缠在了花灯翘起的一角处,递到他手里头,细细叮嘱道:将这花灯给心意的人,若是他收下了,就把红线取下来,绕在手腕上,意喻永结同心看到底下的河了吗?挑个水波平稳的地方去放花灯。
聂秋认真地听完了,向老妇人点点头,拿过花灯,转身走向了方岐生。
然后他才发现,方岐生的不远处,有好几个小姑娘推推搡搡地想要过去,结果都怕他身上的那股子冷意,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半天都分不出个先后来。
那他就只好趁虚而入,捷足先登了。
聂秋解下花灯翘角处的红线,走到方岐生的面前,问:你相信他们所说的吗?
方岐生状似无意地向他身后看了看,先前那些人果然打消了念头,一个个垂头丧气的,于是他满意地收回了视线,抬手去取聂秋手里的红线,牵住一端,把红线从他指缝中抽出来,草草地往手上一缠,算是收下了,寓意总归是好的。
既然收下红线,那就是同意了。
紧接着,他们就准备结伴去河边放花灯。
方岐生将六角花灯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没觉得做得有多么精致,花灯的纸面上画着很粗糙的图案,剩下一面是空白的,应该是为了方便他们在上面题字。
他抬起手臂的时候,袖口就顺势往臂弯处滑,显出缠在手腕上的红线来,绕了一圈又一圈,松松散散的,横卧在他玄黑色的护腕上,扎眼得很。
聂秋认为先前老妇人的那句永结同心还是很有道理的。
至少当他看见这根长长的红线时,就真切地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特殊了。
河畔有专门题字的地方,排了长长的队伍,要是不想等,可以先去拿那几支备用的毛笔,自己在花灯上面题字。
聂秋和方岐生的字写得都还算不错,所以就直接拿了毛笔过来写。
结果把蘸了墨汁的毛笔拿到手里的时候,方岐生捧着花灯,聂秋拿着毛笔,两个人思索了半晌,才发现他们压根就没想过到底要往上面写什么。
写两个人的名字?
不久后聂秋就该被朝廷通缉了,花灯若是被有心人捡到可就麻烦了。
写一句情诗?
那未免太过寻常,毕竟这河面上尽是写了情诗的花灯。
实在想不出个名堂来,聂秋沉思了很久,抬起眼睛去看方岐生,你有什么主意吗?
方岐生思索片刻,视线从聂秋的身上扫过,忽然停在了他腰间的含霜刀上。
不如这样。他的指节碰了碰长刀,发出极为不明显的响声,霜刀
聂秋恍然明白了方岐生的意思,瞧着他背上的剑匣,挨个看过去,从景明到池莲,从残风到乍雪,看过了四季轮转,顺着方岐生的意思,接话道:风剑。
正巧,残风是对应了秋。方岐生说着,接过聂秋手中的毛笔,点在花灯上。
落笔转锋,提笔收势。墨迹晕染,留下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霜刀风剑。
作者有话要说: 清秋朗月选自李白的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
枕星照雪不是成语,我实在没找到合适的词儿,只好现编了一个,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焰火
六角花灯被放入了河流中, 载着明烛,在水波荡漾中,晃晃悠悠地向远处驶去。
水面上的花灯, 大大小小,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其上题字寄托了各式各样的愿望。
聂秋给方岐生指那盏鲤鱼形状的花灯, 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候人兮猗。
大约是一位女子翘首盼望情郎,暗自垂泪时写下的。
还有,只愿君心似我心;位卑未敢忘忧国, 字字如泣;言简意赅的四字长乐未央。
你看。方岐生忽然瞧见个有趣的, 指给他看, 簪子是我不小心丢了,我真没藏人。
话音未落,那盏花灯漂到了河岸,打着旋儿停在一个美艳妇人的手边。她本来是懒洋洋地眯着眼睛, 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随手把花灯扶了扶, 结果看清楚上面的字之后就暴跳如雷,站了起来, 骂道:你有本事当面来和我讲!传这等纸糊的东西给我算什么意思!
聂秋和方岐生对视了一眼, 皆是忍俊不禁。
平静无波的河流上,铺满了橙黄色的浅光, 聂秋和方岐生回到石桥上往下一望,不似人间景象, 倒像是传说中倒挂天际的银河,而这些烛光就是点点繁星。将悲欢离合尽付灯盏,顺流而下, 向东流去,最终竹枝崩裂,宣纸溶于水中,花灯损毁,情谊仍在。
明明灯会是很热闹的。
但当他们站在石桥上时,手肘抵着栏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