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汉贵女 第91节(2 / 4)

加入书签

民族一直流传的一种礼仪,其实就是男子的成年礼,这一点和女子的及笄礼是相对应的。《礼记》有云,男子二十冠而字,也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取字,这以后就是一个真正的大人了!必须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担负起责任来。相对应的, 周围的人也得给其相当的尊重。

虽说因为有成婚年龄这个微妙的存在, 冠礼才等于成年显得过于迂腐了——按照此时的古代的成婚年龄,大多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结婚了, 都结婚了还不算成人?还会被周围的人当成是什么事儿都不懂的毛孩子?

这一点颇像后世某国法律中允许的结婚年龄,以及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之间的矛盾。允许结婚的年龄在十六岁, 但不许和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 而成年是十八岁——结婚了当然可以发生性行为,所以法律虽然规定不许但现实生活中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但是,冠礼就是冠礼!特别是在上流社会, 有没有行冠礼始终会成为家族成员, 甚至外人对一个年轻人评价的关键。所谓‘乳臭未干’‘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都是人们对于年轻人的一种固有思维, 这种来自大多数人的固有思维可以去批判, 但身处其中哪怕再过几千年都无法脱出。

天子赶在这个时间要为太子举行冠礼,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原因。虽然太子刘彻的年纪不能算小,至少已经知事了,晓得好歹,有自己的一套,而不是真的任人摆布的无知小儿。

但,没有成年始终是一个问题啊!

此时才是大汉前期,见识过多少天子?和后世少年天子,甚至幼年天子层出不穷,路都走不稳坐上天子宝座的情况俯首可拾不同,此时大家对于少年天子最大的印象可能也就是周成王十三岁继承天子位,周公辅政,直到二十岁还政。

其他的,虽有很多少年天子(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诸侯国林子,国君多,基数大,少年国君也就多了起来),但始终难以让人六下深刻的印象。

而后世就算是垂帘听政的太后,背后夺权的摄政王,强势无比的官僚集团,这些人到了天子十七八的时候再不还政也是要让人起疑的——甚至不是让他人起疑,他们自己都要不安!说到底,他们也知道这个时候再不还政,在法理上是说不过去的。

此时,一个皇帝二十岁之后再真正亲政,这有问题吗?真没有!这一点其实从后来刘彻的人生轨迹就能看得出来了。长乐宫里的老太太早期对他有着很强的压制,并不是单纯的‘以孝治国’在发挥作用,更是‘天子年少’,作为祖母的太皇太后有着名正言顺的理由去管教!

此时世风如此,不然的话,按照后世的习惯,刘彻继位的时候都十六岁了,直接亲政掌权也不是做不到!

按照此时的风气,太子刘彻行行冠礼本身并不是什么麻烦的事,少年天子向来有提前行冠礼的传统。华夏人的变通就在这里了,所谓事急从权嘛。如周公辅佐的成王,最后还不是十五岁就加冠了。

不过就算加冠了也不代表刘彻就真能独当一面,就像周成王,一样是二十岁的时候周公还政。

但不管怎么说,加冠与否还是有去别的。首先,一个加冠了的天子始终会让人觉得可靠一些,冲淡了过分年轻带来的担忧,臣民百姓也能安心。其次,一个没加冠的天子,头上长辈就能直接越过他插手政事。而一个加了冠的天子,哪怕真实年龄并没有二十岁,有人想要干政,也只能以建议的形式。

只不过有的人位置硬扎,这种建议会非常具有威力。

这个时候天子决定给太子行冠礼,有眼力的都知道了,这是为太子将来登位做最后一重铺垫了。

非要如此也不是刘启在防备谁,在他看来朝堂内的刺头、重臣都被他剔除了,而皇后,也就是未来的太后,有老母亲压着,做不了什么。而老母亲,刘启相信一个已经这般年纪的瞎眼老太太不至于突发奇想,想要分享天子权力,或者干脆对自己已经当皇帝的孙子不利。

刘启要如此做,很多程度上就是为了完成一件该做的事情——为自己的继承人举行冠礼,为天下留下一个已经加冠了的天子。当然,也对刘彻将来有些好处毕竟想的好好的,谁又知道将来会出什么事呢?刘彻加冠了,等于是多了一重护身符,所谓进退合宜嘛!

这件事是正事,也是好事,没有人反对,也不应该反对。即使大家都知道,冠礼繁琐,天子身为父亲到时候也要费心,而对于天子现在的身体,这的确是个不小的负担。

甚至陈嫣也没有说什么就算她再不想承认,但就像其他人一样,她其实已经什么都知道了。

所以她只能静静地看着。

天子刘启到底还是亲自主持了儿子的冠礼。

“奉天承运,大皇帝诏曰,今日行皇太子彻冠礼,太子加冠,百官进贺!”宣读诏书的礼官在旁大声念诏。

接着就是官员行大礼,呼万岁!

冠礼的礼节是很繁琐的,一道道都有说法,更何况行冠礼的是当今太子,未来的天子,这一套就更加讲究了。旁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