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汉贵女 第95节(2 / 4)

加入书签

一线(当然了,这种讲究也只有富家贵门才能有)。但是,嫁妆这种东西起源于先秦时代,从周天子时诸侯嫁女会携带青铜器、车马、奴仆,还有妹妹、侄女儿(媵妾),到了汉代时早就发展地相当成熟了!

汉初时国家一片萧条,讲究不上这些,而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民间也有钱了,于是汉初的简朴之风也就基本上消失了。与之相对应,流行的是互相攀比、炫富的风气。

若说丧事要花费重金,这还可以解释为汉代人特有的死后观念,以及‘孝’的影响。那么婚事上,高昂的彩礼和嫁妆并行,并且风气从富豪之家流行到了普通百姓家庭,使得老百姓愿意借贷准备彩礼和嫁妆,这就很说明此时人的心理了。

一般来说,普通百姓(穷的吃不上饭的不在此列)给女儿妹妹置办嫁妆时东西尚不算夸张,基本上也就是衣服被子木屐,日用品之类,大约花两三千钱——听着挺多的,但换算购买力就知道其实并不多,能买四五匹一般的丝帛吧。

不过如果是粮食换算,以西汉最为主流的粟米来看又挺多的了,小地方粮价大概是一百钱左右一石,如关中的话迫近两百钱,甚至两百多钱一石也不奇怪。至于长安、临淄这种大城市的粮价属于极端情况,换算起来并没有太大意义。

十几石的粟米呢,六七亩地的年产量了——可别以为以汉代人均耕地之多,六七亩地不算什么。关键是十几石的粟米是‘净含量’,而一般的田地出产是得交各种税赋的!而古代的税赋可是很高的,就算有的天子提出‘三十税一’‘永不加赋’什么的都没用!换成现代人理解的,大概就是从今以后就不征甲税种了,但应该会酌情增加乙丙两税的比例。

无论哪个朝代,赋税的种类都是很多的,人头税、土地税、商税…若永不加赋真的是永不加赋,政府该怎么活?

所以说,单纯从某一税上看并不觉得古代自耕农多辛苦,但将所有税都分摊到农夫土地上,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剩余了。

比底层小民好一些的,有中小地主(因为精耕细作还不发达,汉代的小地主还需要自己劳动)、小官吏(汉代的小官吏出了名的穷)、小商贩,然而即使这些人并不宽裕,在嫁妆上却很舍得,花钱大约在两三万,已经是小老百姓的十倍了。

不过两三万也就是两三金,这样一想也就不多了。

再往上走就是大户人家了,大官、大商人什么的,这里要说,大官若是正常收入(包括正常的‘灰色收入’),赚钱能力肯定是不如大商人的,所以嫁妆上可能不如后者。大商人以卓文君出嫁时有‘僮百人,钱百万’云云大概可知,有几百万钱的嫁妆了。

当然了,卓文君她家是蜀地首富级别,一般大商人都不能比,但大几十万还是免不了。

相比之下大官家的女儿要‘收敛’一些,可十来个奴婢僮仆、丝绸若干、私房钱、马车…这些总是要要的。没个二三十万,根本置办不下来,而二三十万,这已经是最低标准了。

而处在最顶层的,当然是王公贵族之家了!

其实这一阶层出嫁时已经无限接近所谓的‘十里红妆’了,几乎什么东西都会准备,而且统统只要最好的。仆人、牛马、房舍田亩、作坊店铺、丝绸、铜器、漆器、金银器、衣被、钱…丰富地惊人!

这一阶层的女儿出嫁大约会花费百万钱到千万钱,这是普遍情况——也有非普遍情况的。比如说侯爵家庭没落了,又比如说这个女儿是庶出的,而且没有讨父亲宠爱等等等等吧,但底线还是卡住了二三十万,不然这样的家庭也丢不起那人!

刘启留给陈嫣的嫁妆就是按照最高标准安排的,奴婢僮仆过百,其中还有不少是有专业技能的,这种奴仆价格高的惊人!十几二十万的都有。不过说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讽刺,最值钱的并不是这一类奴仆,而是漂亮的、能歌善舞的歌姬舞女,这些几十万上百万也是有的呢!只能说,最顶尖的那个阶层,真的就不在乎钱了。给女儿陪嫁几百万似乎也不奇怪了,毕竟买个最好的歌姬舞女还得要几十万上百万呢!

除了僮仆,还有田地、房宅、器物等等,全都齐备非常,显然是经过仔细考虑过的。

重要的不是花费多少,重要的是花了心思!真要说花费,原本分的值钱珍宝之物就远不止这个价钱了。

刘启是知道自己等不到陈嫣长大了,这才事事都安排妥当。

这一笔‘嫁妆’,按照刘启在遗命中的说法‘以充妆奁’,可是相当让人眼红的!隆虑心中估计,将来自己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了。至于已经出嫁了的、没有出嫁的,恐怕都比不上!

然而,若她们知道这笔‘嫁妆’远不如表面上看起来简单,只怕会更加嫉妒。

比如嫁妆里房舍包括了阳陵邑大宅一所,表面上没什么问题,但大宅里原本是一应俱全的!家具、摆设、用具全都有,而且都是好东西!这些东西加起来恐怕比房子值钱的多。

然而再多的钱又怎么样呢?陈嫣宁愿不要这些钱,只希望‘父亲’能多陪自己,哪怕多一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